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捐赠协议书样本

银行捐款

有关公益救济性捐款涉税问题解答

“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部分优秀作品展示(二)

发布日期:2022-06-22

  “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自启动以来,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业教师及中国新闻社摄影师、中国新闻网插画师为各国小记者们进行了多次线上培训,小记者们通过记者手记写作、国学小课堂、小记者学画画、新闻评论写作、摄影基础与技巧等课程,逐渐掌握新闻报道的规则。课下小记者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报道练习,并学以致用进行了实地采访活动。现将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如下,更多优秀作品可在“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专题页面观看https://www.chinanews.com.cn/all/z/hxxjz/yxzp.shtml。


阿联酋站小记者:陈宗显

图片


阿根廷站小记者:陈佳悦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一个主人带着宠物进公共场所,先不要急着和那个人辩论,因为那有可能是一只导盲犬。

导盲犬是一只工作犬,它的工作是代替视障人士的双眼,给他们领路,也被称为“盲人的第二双眼睛”,它们带路时,会避开障碍物,帮助盲人抵达目的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导盲犬呢?

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体谅那些视障人士,他们是因为没办法看见这个世界,才带着牠们进来的。我们闭上双眼走路,你会感到害怕、没有安全感,会赶紧睁开双眼,但那些视障的人却要过着一辈子黑暗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主人与导盲犬的爱,那种爱是和家人一样,坚固又温暖,让我想起了林俊杰的那首——裹着心的光,即便看不见这个美好的世界,但导盲犬永远是他心中的那道光。

640.png

加拿大站小记者:姜芊萍

640 (1).png

印尼站小记者:王洛宁

图片

西班牙站小记者:叶欣果

图片

英国站小记者:赵梓瑜


在中国文化中,“鱼”字有着美好的寓意,鱼也是常见的吉祥图案。在很多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中,我们都能看到鱼的身影。

因为“鱼”谐音“余”而成为年节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年年有鱼(余)的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

鱼的图形还经常出现在配饰及服装上,人们希望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如鱼得水”。在中国结的设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两条鱼在一起的造型。古代卫兵的是服装中,还有一种叫就做飞鱼服。

在古典故事中,还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据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可以飞到天上成为龙。因为鲤鱼需要逆流而上才能跃过龙门,这个故事也用来鼓励年轻人奋发努力。

妈妈每年过年时都会在窗户上贴上不同的剪纸窗花。在今年春节时,我就画了一幅剪纸风格的年画,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把它挂在墙上,年年有余。

640 (2).png

德国站小记者:严金薇

640 (3).png

马来西亚站小记者:徐瑀瞳

640 (4).png

马来西亚站小记者:温演任

图片


澳大利亚悉尼站和日本站的小记者们前往我会组织的第五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活动现场进行采访。

澳大利亚悉尼站小记者:曲璟媛Dora Qu

5月22日的华夏杯华语朗诵大赛复赛暨第五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选拔赛,因为疫情的原因,原本是在线上举办的,但是华夏文化学校还是决定线下进行。在比赛前,我采访了林斌校长,悉尼选拔赛选择在线下举办的原因。

林校长说,我们举办这个大赛的初衷,就是为学习中文的孩子搭建一个展现他们学习中文成果的平台。因此在疫情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来举办一个线下的朗诵比赛。这个比赛的过程,孩子们可以理解他们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中文。同时,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舞台让他们展示学习中文的成果。站到这个舞台也让他们在说中文的过程中产生自信。这就是我们举办当中,无论有多少困难,都尽量的去克服。今天,我们有很多的老师参与了这个活动,还有很多热情的家长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都一直在帮助孩子做准备。我们通过这个活动也是展示华人社区在疫情情况下仍然团结在一起。

图片


澳大利亚悉尼站小记者:严毕珺

严毕珺:大家好,我是Z时代华星小记者严毕珺,我现在在比赛的现场,这位是大赛评委张老师。张老师您好。

张老师:你好。

严毕珺:您对本次比赛的选手和作品有什么感想?

张老师:今天我特别特别地激动,我们评委坐在下边就感觉到,华夏真是藏龙卧虎啊,如果我们不搞这次大型的活动真不知道同学们朗诵的这么好,故事讲的也好, 所以我们看着都特别的受感动。

严毕珺:那您对哪些作品印象最深刻?

张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个,比如说,我们先从小的说起。三岁的小孩,他在上边表演,虽然他口齿还不那么清楚,但是他对作品的理解特别的好。还有我没想到我们的同学他们还朗诵一些大型的,比如说“明月几时有”,比如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毛泽东的这首诗理解非常深刻。我们同学虽然不大,但是他们却能很深情的朗诵乡愁,还有同学们讲动物的故事,朗诵唐诗,朗诵的种类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完全是孩子们发自内心讲出来的,所以我感到特别的激动。我希望这个活动我们以后年年搞下去,给同学们提供这样的平台。你喜欢吗?

严毕珺:喜欢。

张老师:那你今天朗诵的是什么?

严毕珺:我今天朗诵的是《沁园春.雪》

张老师:《沁园春.雪》好呀,我是闭着眼睛听的,因为我最喜欢《沁园春.雪》了。我觉得你朗诵的特别特别好。那明年你准备朗诵什么呢?

严毕珺:还不确定。

张老师:还不确定,你可以朗诵白居易的长诗啊,或者《长恨歌》啊,类似于这样的,你应该可以朗诵的挺好,你还可以讲故事,都可以。

严毕珺:嗯,您对海外华人学生学习中文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老师:我觉得学中文应该是从多种途径来学习,不是一定要拿着书,拿着笔写字。那么我们觉得朗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就如同唱歌一样,可以用中文的语言通过自己的口朗诵出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诗歌的理解,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学习中文的方法。其实我发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同学们朗诵的很多很多东西特别的积极,特别的喜欢,而且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走上舞台,也提高了大家的自信。所以我相信以后同学们更爱学中文了。

严毕珺:张老师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张老师:谢谢你。


日本站小记者:浦川黎大

第五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决赛,在名古屋千种小剧场的一片掌声中拉开序幕。我与其他的32名选手通过初赛后,一同站在了这个舞台上。

这次的比赛中,每位选手都发挥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参加的孩子,通过他们的表现,我可以看到他们为了这次的比赛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其中我采访到了几位选手的赛前心情。由于有些选手是第一次,他们都说十分紧张,但抱着积极参与的想法,却又相互玩闹鼓励着彼此。有些选手参加的目的是为了奖励,有些是为了展示自我,但大多数选手都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自己的汉语更上一层楼。

我又去采访了几位选手的家长,他们说,这次让孩子们来是重在参与,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名次。因为在国外能这样自豪的展示中文的机会并不多,如果因此孩子们能爱上中文,日后能流利的使用中文,就是各位家长心中最大的愿望了。

在颁奖典礼结束后,我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采访到了冠军获奖者。我可以看出她十分的开心,满脸洋溢着荣誉感,现场大家每张笑脸都是无比的绚烂。她说明年还想继续参加,我也真诚地祝福他们,明年能突破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绩。

之后,我又成功地采访到了几位评委的感想,评委们都表示希望这次的比赛能够让选手们对汉语的关心度上升,感动于在海外也能见到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的孩子们。评委老师在点评时感慨地说:整个会场的氛围,如果不事先说明,他们都不认为自己身处国外。不过,也有老师说,有的选手只是记住了文章,却无法读出文章里的感情,或感悟到其精髓,朗读的气韵上难免有点差强人意。希望选手们能在下一届的比赛中,朗读出一篇由自己写的文章,那样才能更好地用真情实感来朗读。

图片图片


这次大赛我是爱华学园的学生,是Z世代华星小记者,同时我也是一个参赛者。我还获得了二等奖,但我自知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评委们给我的点评还围绕在我耳边:表情方面还需要努力,并且需要和朗读的融合在一起。让声音,让朗读赋予色彩,赋予生命力。

我发现,我爱上了朗读。


日本站小记者:野村爱

妈妈是中国人,我喜欢上了中文,现在在爱华学园学习中文。为了丰富自己的中文水平,妈妈让我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能提高中文的活动。

我报名了日本地区第五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在顾明耀老师的指导下,我进入了复赛。当天我还以Z世代华星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朗诵大赛的实况。比赛中,三十多名小选手轮番登台,为在场的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朗诵盛宴。选手们朗诵绘声绘色。听了选手们的精彩朗诵,我特别感动。比赛结束后,我采访了一位评委老师,她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给国人更多机会传承经典,给朗诵爱好者更多平台展示自我。学好中国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次朗诵比赛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是对参赛选手高超朗诵水平的佩服,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心悦。也让我明白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更加坚定我学好中文的决定。今年六月我报了中检4级考试,正在备考中,希望我可以顺利通过。

图片


返 回

版权所有©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京ICP备19005412号-1